requestId:6868ceccbef908.81657431.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
每天清早,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市齊滿鎮巴扎村的包養阿提汗姆·麥麥提就來到齊滿鎮創業就業園思祺制衣廠自己的工作臺前,換好衣服,快速地包養網埋頭干起了活。3年前,她來到這里工包養作后,每月可以掙2000多元的工資,家里的日子越過越幸福。
曾是“三區三州”脫貧攻堅主戰場的新疆阿克蘇地區,率先在2019年退出貧困序列后,堅持把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各縣市以穩定和擴大就業為主線,深入實施就業惠民工程,在充分挖掘就業崗位、提升勞動者就業能力、幫扶重點群體就業、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上下功夫。通過織密就業網,為群眾辦實事,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
技能培訓走在前
見到拜城縣亞飛混凝土建材制品有限公司副廠包養網長艾買爾·吐尼亞孜時,他正一身工裝在廠里忙著生產。艾買爾·吐尼亞孜來自米吉克鄉阿爾其克村,3年前還是一個農民。
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技工學校的學員們正在學習。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攝
“有一天,村里通知我們,說包養網縣上開辦了一所技工學校,免費培訓想學技術的人員。我毫不猶豫就報了名學習基建技能。畢業后來到這里工作,現在包養網我每月有5000多元工資,家里的日子比過去好得太多了。”
艾買爾·吐尼亞孜所說的拜城縣技包養網工學校于2019年11月建成并包養網投入使用,開設22個培訓課程,可同時容納1000名學員接受培訓。
拜城縣還利用援包養疆資包養源,與溫州技師學院聯合推出技能提升項目,每年送一批學員到溫州技師學院進行培訓。今年就有18名學員獲得前往溫州培訓的機會,所有費用全免。拜城縣技包養網工學校常務副校長張以國介紹,截至目前,拜城縣技工學校已累計培訓農牧民8萬人次,就業率達97.2%,有包養網效地解決了當地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阿克蘇地區已經建成了地區和縣級二級技工培訓體系,實現了“一縣一技工學校”目標,為當地農牧民走出鄉村,適應用工需求提供了技能保證。
打通最后包養網一公里就業渠道
木熱提·木合塔爾是庫車市比西格鄉其乃巴格村的農民包養,來新疆誠潤金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后,不幸受傷。讓他沒想到的是,公司領導多次前來慰問,不僅全額報銷醫療費用,全額發放工資,而且還特意為他增發1000元的困難補助,這讓他一家十分感動。養好傷回到工作崗位后,他工作更加努力,迅速成長為公司的業務骨干。他說:“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回報公司,才能改變我家的現狀。現在我每個月工資在5000元以上,家里有了包養網存款,父親的病情也在好轉中,這都要感謝公司。”
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市包養齊滿鎮思祺制衣廠的工人們正忙包養著縫制衣服。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攝
針對脫包養網貧攻堅5年過渡期要求,阿克蘇地區按照力度不減、措施不變的要求,進行全方位包聯跟崗,在“包養網底數清、崗位清、收入清”的基包養網礎上,定期分析研判,組織工資收入低、就業不穩定的人員轉崗轉業。11.包養1萬脫貧戶勞動力實現穩崗就業,就業穩定率達99%以上。同時充分考慮農村“4包養網050”勞動力受身體、家庭、文化、技能等因素限制而不具備外出務工條件的實際,開展穩定就業攻堅行動,大幅度提高他們在農業實體就業的數量和質量,全地區20.8萬農村“4050”勞動力實現100%就業。截至目前,全地區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24.06萬人包養次,自治區級八大園區企業吸納勞動力就業1.5萬人,打通了富余勞動力就業的渠道。
為創業人員提供全面服務
庫車市艷紅家具店負責人謝菲大學畢業5年,就擁有了2家實體企業。謝菲說:“這要感謝政府對我們自主創業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幫扶政策。我剛創業時,拿到了第一筆10萬元的大學生創業貸款。去年疫情期間,政府給予了1.5萬元的補貼,讓我順利地渡過了難關。”
庫車紡織廠里的工人。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攝
阿克蘇市的創新創業大廈有70家企業入駐。為幫助這些企業順利發展,創業大廈為入駐創業者免費提供辦公室、會議室、電腦包養、網絡、辦公家具等配套設施,提供法律包養、會計、評估、金融、政策、創業指導及創業培訓、項目推薦、風險評估、對接創業補貼及創業貸款等政策扶持一條龍創業服務。
阿克蘇市就業局局長李艷說:“我們就是希望‘搭平臺、引智包養力、包養網選項目、教方法、育人才、宣政策、孵夢想、帶團隊、跟過程、設示范’的創業服務一條龍工作流程,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創業軟環境,提供創業前、中、后期的全程一站式、顧問式的智力輔導監測跟蹤服務平臺,構建包養起線上線下、互聯互通、覆蓋全市的綜合型阿克蘇市創新創業大廈網絡服務體系,讓企業快速健康發展,吸納更多的人員就業,帶動更多的百姓致富。”
引導高校畢業生實現包養高質量就業,突出抓好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建好勞動者就業包養技能培訓陣地,強化創業載體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公共就業服務優化,阿克蘇地區通過一套“組合拳”,在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的同時,不僅鞏固了脫貧成果,更闖出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06日 10版)
TC: